青春西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组织建设 > 基层团建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信息技术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回顾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1日     作者:团委     字体:  浏览次数:

  岁暮天寒,暖意不减。当冬日的晨霜铺满山脊,当熟悉的乡音唤醒记忆的巷陌,西院的青年学子们带着知识的行囊与热忱的初心,踏上了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征程。他们从课堂走向社区,从理论回归实践,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变迁,以行动回应时代的呼唤。

  这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年学子与故土的一次深情对话,更是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调研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参与社区服务的温暖接力,记录非遗文化的传承故事,助力生态保护的绿色行动……每一位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真谛。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街巷院落,让青春智慧在家乡沃土上生根发芽,让青年担当在服务奉献中熠熠生辉。

  青春西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返航·与家乡的双向奔赴”返家乡“社会实践专栏,我们将聚焦这群“返家乡”实践者的足迹,透过他们的视角,看见乡村振兴的微观图景,感受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聆听文化传承的时代新声。这里既有汗水与泥土交织的成长印记,也有理想与乡情碰撞的动人篇章。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故事,见证西院学子以赤子之心赴家乡之约,用青春之力书写家国情怀的炽热答卷。

  

  李军林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2025年寒假,我参加了雷波县西宁镇红色精神陈列馆志愿讲解活动。

  走进陈列馆,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字资料、生动的图片影像,全方位地展现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为参观者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充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传递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

  活动中我是讲解员更是坚定的信仰者,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感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红色精神真正走进了我的内心”,既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经历。我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是力量的源泉,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未来,我会继续投身志愿活动,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郑雪琴-2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这个寒假,我参加了达州市琅琊镇琅琊社区“社区便民暖心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用行动践行“共铸中国梦”的初心。从环境整治到关爱老人,从政策宣传到文化服务,每一次服务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与温度。

  活动中,我与社区工作者一同清理卫生死角,为居民营造整洁的生活环境;探访独居老人时,听他们讲述往事,为他们送去温暖与陪伴;参与组织“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和居民们共学党史,感受信仰的力量。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社区服务不仅是奉献,更是成长——在汗水中锤炼担当,在交流中读懂责任。

  “唐山颂腾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用心守护。这次实践让我更坚定了服务基层、建设家乡的信念。未来,我将继续以青春之名,紧跟党的步伐,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让“返家乡”的星火点亮更多希望!

  青春因奉献而闪光,初心因坚守而永恒!

  

  唐静-2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在2025年的春运大潮中,由共青团乐至县委等联合开展的“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温暖开启。我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了无数温暖瞬间。

  活动现场,我们身着统一服装,穿梭在人群中。协助旅客搬运行李,为他们指引方向,耐心解答疑问。面对匆忙的旅人,我们用微笑和热情驱散他们旅途的疲惫。他们的一句“谢谢你们,让回家的路更暖了”,让我倍感满足。

  “青春志愿 爱在旅途”,未来我也将继续以青春之名,传递爱与力量,让志愿之花在乐至绽放!

  

  

  

  

  林佳鑫-2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青春志愿行,温暖石羊镇。

  在这个假期,我参与了安岳县石羊镇人民政府组织的 “服务社区,爱在乡镇志愿服务活动”。化身交通引导员,站在街头协助交警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帮助老人小孩安全过马路。一句温馨提示,一个引导手势,让交通秩序更加井然。

  办公协助时,我主要负责整理文件、录入数据。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份文件的分类、每一个数据的核对,都关乎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这次志愿服务,让我深刻体会到乡镇工作的不易,也为自己的付出能为家乡带来改变而感动骄傲。

  未来,我愿继续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同时也期待更多同学加入,一起为乡镇发展添砖加瓦!

  

  

  

  

  胡涵-2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2025年寒假,我参与了泸州市白米镇黄金山社区“守护安全,从‘头’开始——电瓶车头盔劝导行动”。

  驻守在路口,耐心地向每一位电瓶车骑行者解释佩戴头盔的重要性。看似普通的头盔,在意外发生时,却是保护头部的关键防线,能够极大地降低受伤风险。

  服务过程中,我们遭遇过不理解的目光,但更多的是收获了认同与感谢。每一次成功的劝导,都为交通安全的堡垒增添了一块坚实的砖瓦。我认为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传递责任与关爱的行动。

  让我们携手共进,将佩戴头盔的安全意识深深植入每一位骑行者的心中,让安全始终与我们相伴同行。

  

  

  张语捷-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在2025年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秧田村的返家乡实践活动中,我踏入了基层办公的一方小天地。

  走进办公区域,看到那摆放整齐的办公设备,我便迅速投入到工作里。协助整理文件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我耐心分类、录入信息。在这过程中,打印机的声音仿佛是工作的伴奏曲。同时我也为前来咨询的村民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他们的需求。这次实践,让我在秧田村里收获满满,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办公能力,更拉近了与家乡的距离。

  未来,我愿带着这份实践的感悟,继续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贺鹏升—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寒假之际,我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项目,奔赴五粮液飞机场,投身翠屏区志愿者队伍。

  正值春运高峰,我全身心投入机场后勤保障工作。从协助搬运各类物资,到在候机大厅为旅客答疑、引导登机,一刻未曾停歇。一天下来,虽满身疲惫,却满心充实,真切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也为能助力春运、服务家乡而倍感自豪。我深切感受到了春运背后无数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也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为家乡的交通枢纽、为归乡游子奉献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

  每一次旅客的点头致谢、每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化作动力,让我愈发坚定在这个寒假持续发光发热,为五粮液飞机场的顺畅运转、为翠屏区的春运保障添砖加瓦。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