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语民文类彝汉双语本科文科专业是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的长线和品牌专业,主要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和行政管理(彝汉)。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既能从事民族教育,又能胜任民族地区基层管理工作;既能从事现代文明的传播,又能担当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既注重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又强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由此,以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遵循职业(岗位)需求,落实“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在对2018级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中,首先是在文科本科专业课程模块中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类课程,其中主要包括《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民族区域经济调研》《民族文化与民族政策》《民族学概论》《民族政治与政策调查》《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等课程,并积极组织成员撰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校本教程,加强民族教育,树立正确地民族观、价值观。 一是在编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政、“两课”课时不减少以外,“专业教育模块”中,增设《民族学概论》为专业主干课,32学时2.0学分;在“拓展教育模块”中,把《民族政治与政策调查》(27学时1.5学分)、《社会调查方法》(18学时1.0学分)、《彝族文化田野调查》(27学时1.5学分)纳入了培养方案中。 二是在编制“行政管理(彝汉)” 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政、“两课”课时不减少以外,“专业教育模块”中,把专业主干课《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课时从原来的48学时调整为54学时3.0学分,基于民族宗教无小事,增设《宗教学概论》(32学时2.0学分)。在“拓展教育模块”中,基于民族传统习惯法与现行法律的调适,增设《彝族习惯法》(36学时2.0学分)。 三是结合学校地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的“民族性”要求。加强了“彝族爱心社”、“诺苏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的规范与管理,积极指导正面引导,使之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四是加强“知国情、感党恩、跟党走”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深度贫困县“扶贫支教志愿者”、“顶岗支教”、“校外实践”活动,规定凡是参加支教、实践活动满四周以上的学生,各课平时成绩为合格。进一步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献才献智。 |